即墨市博物馆
暂无评级地址: 暂无
开放时间: 暂无
更多热门城市
景点介绍
即墨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3月,坐落于即墨市立法街29号。全馆占地18亩,内有以即墨县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。开设《即墨历史文物陈列》等5个展厅和1个库房区,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。内有文物藏品1万8千余件,国家一级文物21件,二级文物50件,三级文物1559件。从原始社会的石、陶质工具,到近代精致器皿;从封建帝王的诏令墨迹,到社会名流的艺文著述,在此都可赏览。其中有全国著名的“国宝”金银书《妙法莲华经》、汉代金印“诸国侯印”、齐国刀币“即墨之法化”及明代蓝田《花卉图》、清代段琨《八仙图》、郭廷翕书法等。著名的专家学者史树青、吴作人、廖静文、任质彬等人都先后光临过该馆。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欣然为本馆题写了馆名。其部分文物随下介绍。 北宋金银书《妙法莲华经》 简称“法华经”,是大乘派佛教经典,也是天台宗和日本白莲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。现存于即墨市博物馆的北宋金银书《妙法莲华经》,是一部手写佛经,共七卷,卷轴装,六万余字,是国家一级文物,被誉为“国宝”和“稀世珍品”。其各卷卷前均有金银泥绘制的卷首画或称“经变画”,绘画气韵生动、潇洒飘逸,沿袭了唐代吴道子的“吴家样”风格。各卷经文也皆用金银泥书写,楷体,浑厚庄重,呈颜柳风格,为宋代书法精品。凡经名及如来、菩萨、世尊诸神名,皆用金泥书写,其余文字为银泥所书。经卷采用的纸质是宋代精制的磁青纸,这是我们当今能够看到的最早和最好的书写纸张,它具有防虫、防潮和不褪颜色的独特优点。在装裱上也是独具匠心。各卷包首均用黄色及淡青色云纹绫,接下就是金色樗蒲纹印花绢,并全部用白细麻纸裱背。看上去富丽典雅,精致之极。此经卷系北宋庆历四年(1044年)四川果州西充县抱戴里何子芝一家为供养其亡过母亲杨氏而修造的,几经辗转,流传至即墨。这部经卷不但是研究我国北宋时期绘画、书法的代表作,也是研究中国美术史、宗教史、造纸技术及丝制工艺的珍贵资料。 1987年3月,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此经鉴赏会,启功、史树青、刘巨成、刘海粟、沈鹏等5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、学者参加了鉴赏。1988年6月,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观看这部经卷后,敬笔题诗11韵,其中一韵道:“是为国之宝,不独一市冠”。 汉代金印 是一颗金质、龟钮的正方形刻印,纯金重97克,阴文篆书:“诸国侯印”。1979年秋,出土于汉代皋虞县故地(今王村镇)的小桥汉墓群附近。印文与形制带有明显的汉代风格,是为数不多的古代金印,属国家一级文物。即墨的地方史料及《山东古国考》中,都没有“诸国”的明确记载。此印的出土,给即墨乃至山东的历史研究留下了一道谜题,引起了专家、学者的极大兴趣。 宋代即墨县印 1978年春出土于即墨城区中山街中端、古即墨城西门(瓮城)地下。此印系一次铸成的长橛钮铜质方印,虽已锈痕斑斑,形体仍显完整。印面朱文篆书:“即墨县印”,字口较深,文字圆转盘曲,布局茂密,印面带有细边。印文与形制,呈现着典型的宋代风格。南宋时期建炎三年(1129年)起,即墨县被金人(金朝)统治。此印在原县城西门地下出土,地距县衙近百余米,经考古推断,这方铜印就是金兵攻陷即墨城时,被县令在慌乱的突门中丢下的。它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见到的一颗古代即墨县大印。 战国即墨刀币 即墨刀币,分为小刀“即墨法化”和大刀“即墨之法化”两种。其版式之多,数量之大,流通之广,在战国时期齐国的货币流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小刀“即墨法化”品像粗拙,标志着它在齐刀币由早期向后期过渡发展中所担当的历史角色,是姜齐时期的货币。大刀“即墨之法化”,背面多有“辟邦”、“安邦”两字,是田齐取代姜齐时期的货币。大刀“即墨之法化”,最长者19公分,最重者63克。古雅凝重的外观造型,精巧细致的铸造工艺,足重达长的金属用材,在战国时期各国刀币中,属上乘精品。它的图样曾被制作邮票发行全国。在《辞海》及多种历史书籍中,都能见到它的倩影。它显示着即墨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,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币珍品。 汉代玉雕舞女 移风店镇古城村,叠压着一个古城遗址,即棠邑城遗址。棠邑城是今即墨境内最古老的城邑。其基址宏阔,势比侯国,且直通齐都,春秋时期属莱子国大邑,战国时期辟为齐国的储粮重镇。从出土的玉璧、陶器等文物断定,此城延存至汉代以后。1958年冬在此城址出土了玉雕舞女4个。玉雕舞女,身高4.5公分,各呈舞姿。舞女皆着低领、束腰、长袖宽摆裙。其中,3人舞姿相同,左袖上搭头顶,右袖飘搭左前;一人舞姿有别,左袖上搭头顶,右袖直飘前下,似为领舞者。舞女均以白色玉石雕琢而成,造型简洁生动、明快逼真,刀刻淋漓酣畅。 汉代玉璧 器形平圆,质地清润,外径长达25公分,孔径4公分,厚1公分。双面浮雕,内为卷云纹,外套牛头纹,构思新颖,纹饰流畅,做工精致,显示了汉代较高的玉雕艺术水平。此为古代豪华的装饰品,出土于移风店镇棠邑古城遗址,是距今二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。 明代淳化阁法帖 该法帖又称《东书堂集古法帖》,一套共10册,16开硬面折迭装版本。该帖系明初《淳化阁法帖》的基础上,续以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拓本而成。首册书有明代书法家祝允明的序,文征明的题跋,盖有鉴赏家董其昌、王志钊、邵桓的印记,原收藏者宋统殷、郭华野亦盖有藏书印记。此帖系博物馆藏法帖珍品之一。 战国即墨刀币 即墨刀币,分为小刀“即墨法化”和大刀“即墨之法化”两种。其版式之多,数量之大,流通之广,在战国时期齐国的货币流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 小刀“即墨法化”品像粗拙,标志着它在齐刀币由早期向后期过渡发展中所担当的历史角色,是姜齐时期的货币。大刀“即墨之法化”,背面多有“辟邦”、“安邦”两字,是田齐取代姜齐时期的货币。大刀“即墨之法化”,最长者19公分,最重者63克。古雅凝重的外观造型,精巧细致的铸造工艺,足重达长的金属用材,在战国时期各国刀币中,属上乘精品。它的图样曾被制作邮票发行全国。它显示着即墨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,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币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