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滚河自然保护区
暂无评级地址: 暂无
开放时间: 暂无
更多热门城市
景点介绍
南滚河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,1994年12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面积7082公顷,主要保护对象为亚洲象及其栖息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。
一、地理位置
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沧源县西部。
二、自然环境
保护区属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貌。最高峰海拔2302米,谷地海拔450米,保护区处于其中的南滚河上游及其河谷上。气候年均温12.4℃;年降水量2834毫米。
三、植物资源
保护区高等植物有97科400多种。顶极植被为热带季雨林、雨林,还有季风常绿阔叶林。主要组成和珍稀树种有红椎、木莲、楠木、桢楠、润楠、红椿、麻楝、滇石梓、多果榄仁、琴叶风吹楠、八宝树、番龙眼、灯台树、铁力木、见血封喉以及云南松、箭竹、木棉等。
国家保护植物三级有楠木、多果榄仁、红椿、琴叶风吹楠、见血封喉。
四、动物资源
保护区鸟、兽有55科120多种,其中兽类有22科40多,鸟类有33科80多种。
保护区经济动物丰富,有野猪、赤麂、鼬类、鹦鹉、画眉、太阳鸟等。
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亚洲象、白掌长臂猿、菲氏叶猴、蜂猴、孟加拉虎、野牛、金钱豹、云豹、绿孔雀;二级有猕猴、鬣羚、穿山甲、水鹿、岩羊、金猫、大灵猫、小灵猫、白鹇、原鸡等。
(一)亚洲象—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
哺乳纲、长鼻目、象科。又名印度象。为大型哺乳类。最显著特征是有长的、能弯曲的、肉质的鼻子。体长5.5~6.4米,尾长1.2~1.5米,身高2.4~3米。体重约5000千克。皮肤颜色由黑灰色至褐色,额部、耳、躯干颜色较深,被毛稀疏,尾端有丛毛。额平,头顶为最高点;鼻尖人一个指状突。雄象有露出唇外的象牙。
亚洲象生活在热带丛林、草原中,10~30头为一群体。主食竹笋、竹嫩叶、野芭蕉和棕叶芦等。繁殖季节不定,妊娠期600~640天,每胎产1仔。8~12岁性成熟,平均寿命50~65岁。
亚洲象目前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保护区中,且数目都不多,对我国来说这是极珍贵的财富。南滚河保护区尚存2个种群,约15头左右。这里的象群不仅个体数量少、种群密度低、年龄、性比等种群结构也不平衡。加之保护区面积小,生态平衡能力差。因此,保护区象群面临衰退灭绝的危险。
(二)白掌长臂猿—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
灵长目、猩猩科。体长50~58厘米,后肢长10~15厘米,前肢比后肢长,无尾。有淡色和暗色两种色型,与性别无关。淡色型个体为奶油白色,暗色型个体为深黑色,手、足从腕部和踵部以下均为白色,脸部眉、鬓、须相连成一白色圆环,身体被毛较长。
白掌长臂猿栖息于热带原始森林中,树栖性,有时下地。胆小、畏寒,行动敏捷。营家庭式生活,由一对成年猿与幼猿组成3~6只的小群。主食植物的嫩枝芽、树叶、果实,也吃昆虫、幼鸟和鸟卵。孕期7个月,每年产1仔。
(三)野牛—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
偶蹄目、牛科。又名白袜子。头上两角粗大而尖锐,向两侧伸出,又微微向后弯曲。头额上部有一块白色的斑。肩部到前背有一个像瘤子一样的隆起。身上的毛大都是棕褐色、黑色的,只有膝盖以下的毛是白颜色,就像穿了白袜子。
野牛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阔叶林、针阔混交林里。遇见敌害时,毫不畏惧。主要以各种草类、树叶、树芽为食。9月交配,妊娠期9个月,每胎产1~2仔。
南滚河保护区可作为边缘热带生物多样性的原地保护点。